【】 [轉貼][記錄] 94.02 浸水營東段踏查行 (自組)

※[轉錄自登山補給站http://www.keepon.com.tw]
連結: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1438

浸水營東段踏查行

資料型態   流浪山裏的故事 (編號 11438)
發表者    jones (巡山行者)
相關日期   2005/02/19(六,2天)
寫入   2005/03/09(三) 22:37 from 61.228.
地區   屏東縣進入 ,經由屏東縣 ,台東縣結束
來源   繽紛旅遊網
編修   2005/03/09(三) 22:49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越過中央山脈到達台東縣大武,全長約47公里,由於它所通過的中央山脈越嶺點最低,所以成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越嶺道,再者受到先人妥善維護,它亦可說是最長壽的越嶺道之一。

  早年原住民利用這條山徑往來於東西部,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使得清廷展開了闢建開山撫番的工程,光緒8年(西元1882年)正式修築這條平埔族人移民之路。由於古道起點附近有清朝屯軍的三條崙石頭營,所以清代地方志中記載此官道為「三條崙道」,一直到清末,本古道都是唯一可通往後山的道路。

  日據時期,於明治39年(西元1906年)起即8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使之成為鎮壓排灣族的理番道路,也因為道路經過最高的警備據點為浸水營,所以路名不沿襲舊名,而被稱為「浸水營越嶺道」,經拓建的浸水營越嶺道路徑大致與三條崙道相同。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原本走訪浸水營古道是以枋寮鄉玉泉村(石頭營)為起點,經崁頭營、歸化門、浸水營、出水坡、姑仔崙社至台東的大武。目前走訪古道者,則從枋寮鄉的水底寮至新開村上山,沿著大漢營區興建的大漢林道上山,在林道廿三公里處,即所謂的「大樹林」和舊古道會合。

  浸水營古道海拔介於200公尺~1,450公尺之間,其環境適合各類動、植物棲息,最著名的是台灣穗花杉。而分布於此區段的動物資源豐富,動物種類包括有哺乳動物,如台灣獼猴、台灣野豬、華南鼬鼠、鼬獾、白鼻心、白面鼯鼠、赤腹松鼠、條紋松鼠;鳥類,如大冠鷲、領角鴞、黃嘴角鴞、台灣藍鵲、藍腹鷴、樹鵲、橿鳥、五色鳥、頭烏線、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竹雞﹔爬蟲類,如赤尾青竹絲、過山刀與白梅花蛇;兩生類,如小雨蛙、盤谷蟾蜍、褐樹蛙及莫氏樹蛙等。

參加踏查人員:鐵齒先生、Comet、妞、克頎、小葉、巡山行者(嚮領)

預定計畫行程:
第一日:台北>屏東>水底寮>大漢林道23.5k登山口>(60分)浸水營住在所遺址(露營)
第二日:浸水營駐在所遺址>(90分)古里巴保諾駐在所遺址>(20分)出水坡駐在所遺址(60分)參觀舊部落遺址>(25分)出水坡山登山口(來回2分)>(120分)苖圃駐在所遺址>(15分)茶茶牙頓溪(午餐)>(110分)加羅板部落(活動中心)>(南迴公路)屏東(晚餐)>台北

實際行程紀錄:
2005.02.19.(星期六)
0720 與鐵齒先生在台汽西站會合,搭乘0740往屏東國光號,1010停靠台汽西螺站小歇10分鐘後,1230抵屏東
   車站,在觀光夜市內用午餐及採買兩餐的糧食。
1330 與本行程專車司機南搜陳志宥兄會合,1520全員到齊出發。先至春日鄉歸崇村歸崇派出所辦妥入山証,接
   著驅車經過力里村,進入大漢林道。

  根據手頭上的資料,大漢林道與浸水營古道西段基本上是平行方向,所以已成浸水營西段的替代道路,林道可直通海拔1688M的大漢山山頂,上有個大漢山雷達基地,每天有固定班次的運補軍車往來,所以全段都鋪設水泥,路況不錯。道路蜿蜒上山,時而雲中時而雲外,大漢山區的山容竟是那麼新奇又陌生。

  在林道上兩次巧遇藍腹鷴公鳥,在林蔭下道路上漫步,帶我們拿出相機時,就飛也似的遁入密林中,無法拍下他的悠閒身影,真是殘念啊!但我們對於牠一身的絢麗,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0520抵H1446M大漢林道23.5K路口,左線為浸水營古道東段入口處,為寬大平坦好走的土石路面林道。此處是資料上記載的大樹林營地,但實際上大樹林舊址是在23K附近,離此還有500多公尺呢!今夜我們就在此處紮營,雖然有些淒風苦雨的味道,氣溫也降到只有5度多,但大家還是硬ㄍ一ㄣ到晚上九點,才分別進入帳篷,鑽入溫暖的睡袋中。風聲、雨聲、枝葉搖曳聲,聲聲伴我入眠。

2005.01.30.(星期日)
0600 鑽出溫暖的睡袋,整理好背包後,迅速的生火準備早餐。
0700 整理營地準備妥當後,參加此行勘查的夥伴在「浸水營步道」的告示牌前,留下此行的團體照。
0710「浸水營步道入口」出發。
0730「叉路口H1453M」,若循林道直行越過稜脈,可通往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取左行。
0733「簡易工寮H1453M」,左下有獵徑,取直續行。
0755「姑子崙山登山口H1404M」,這裡是鞍部分叉路口下方,左上循稜往姑子崙山,取右沿浸水營古道續下行。
0805「浸水營駐在所(清營盤)遺址H1307M」,在路轉彎處之右上方,上去參觀後,左轉下行。浸水營遺址看
  起來是被清理過,範圍很大(長約100公尺,寬約50公尺,四周圍牆駁坎約1公尺高),應可容納百人。
0840 H1136M處路右側有空地,稍停後續行。
0855「H1078M叉路」,核對資料,左線為原來古道有路標,但因崩塌、草長,走新闢寬大步道。
0925「古里巴保諾駐在所遺址H853M」,位於道路左側,為一長方形空地,在道路右側較開闊的轉彎處,有圓
  木坐椅7、8個,可供休息,樹幹上有登山路條。

  根據資料,上河出版的「臺灣高山全覽圖」記載這裡是分叉路口,右側循稜而下可通往「出水坡部落遺址」,甚至可深入到「茶茶牙頓社址」(小矮人遺址),但今天看來稜下雖似乎有小徑,但要披荊開路了。

0935「出水坡駐在所遺址H713M」,上去看看;在遺址內有一座以大小石塊堆砌而成的高台(長×寬×高 約=2公
  尺×1公尺×1.5公尺)按上河出版的「臺灣高山全覽圖」,標示此處為【神社遺址】。面向出水坡駐在所遺址
  右側,有寬大步道(像林道),猜想是通往出水坡部落遺址之路。
0945 一隊早上5點才從高雄出發的隊伍,五、六位先鋒隊員抵達。寒喧問候後繼續我們的行程。
0955 沿著開闢整理後的古道來到「新舊路會合點H709M」,右後往出水坡駐在所遺址,取直向東南續行。
1015「出水坡山登山口H666M」,取右入林去基點照相,不用1分鐘出至「水坡山H655M,2等三角點1196
  號」,因毫無展望,拍照後就原路退回古道。前行不多久,遇到兩位結伴由加羅?部落上來的山友,相互打
  招呼與詢問後面的路況後揮別。
1030「叉路H629M」,左為舊古道,仍走新闢泥濘的步道。
1145~1210「H476M」這裡以後要搭建棧橋,路旁堆置有沙包等建材。在此午餐休息。整條新闢整理的國家步道
  都已避開舊山徑的崩塌區,看來以後這條步道將會繼「霞克羅古道」變成大眾化路線。
1230 過乾溪,此處也將搭建棧橋,因此建材堆放各處。
1325「苖圃駐在所舊址H177M」,路兩側各有水泥破房子,緊靠路邊還有一乾水泥池(長×寬=5公尺 × 10公尺,
  這裡也就是資料上記載的「姑仔崙駐在所」。苖圃種植白楊樹和尤加利樹,筆直高大的樹,樹皮呈灰白色,
  就羅列在道路兩旁。
1330 路右有廢吊橋H162M,以前由此過茶茶牙頓溪,但現在橋已斷,荒廢多年不再使用。吊橋的水泥橋頭刻
  著:「大正十五年三月竣功」,顯示年代已久遠。(大正十五年即民國十五年)
1345 脫去鞋襪,捲起褲管,擰著登山鞋,混合著高雄的隊伍,涉渡茶茶牙頓溪(H139M),溪水不深約至小腿,
  過溪後休息,清洗鞋上的泥痕與欣賞渡溪時的百態。
1410 沿林道續行,上坡約20分後,攔搭一原住民的發財小貨車下山。
1440 在溪床入林道的入口處,遇陳兄接駁的專車,泡茶、吃點心、換裝。
1525 經加羅板部落、南迴公路出楓港回屏東,一路上瞌睡著。
1730 抵屏東火車站揮別comet、克頎、小葉續往高雄。
1910 在高雄武道館與妞、鐵齒先生(搭飛機返北)、陳兄告別後,搭上統聯回台北。
2225 抵台北。

個人裝備表:
小帽、手套、打火機、盥洗用具、哨子、瑞士刀、禦寒衣物、換洗衣物、雨衣、個人證
件、水壺、碗筷、個人筆記本、筆、相機、頭燈或手電筒(預備電池)、個人行動糧一
餐份、個人急救包、睡袋、睡墊、登山鞋、襪、拖鞋或便鞋、大型背包(套)、小背包。

團體裝備表:
帳棚、爐具、炊具、營燈、水袋、開山刀(鋸)、團體糧食、地圖及資料。

更多的照片請至http://groups.msn.com/c1aj5hkdspl9ei5pd7h50q5t70

----------------------------------------------------------------------------
第 1 筆 發表  greenstar(greenstar)
寫入 2005/03/10(四) 10:12 from 61.229.

照片中有個放很多瓶子的石砌物是 當時的升旗臺  而非神社
神社的位置為  正路附近有一不是很清楚的石階  延著上 就會看到  並非明顯的神社
遺蹟 旁有疑似柱洞的 痕跡
                                                                 (14014)
----------------------------------------------------------------------------

第 2 筆 發表  fuyan(貓頭鷹來囉)  回給 jones
寫入 2005/03/11(五) 15:16 from 61.223.*

((此處是資料上記載的大樹林營地,但實際上大樹林舊址是在23K附近,離此還有
500多公尺呢!))

大樹林駐在所舊址..不是在23k...是在20K大轉彎處裡面....
我不知道您們參考的紀錄是哪一份..怎ㄇ會寫23Kㄋ??奇怪...
另外在十幾K處..((詳細里程我忘ㄌ))..還有一處遺址...叫做大樹前營盤址
是清代遺留下來ㄉ..很少人知道..我曾與楊南郡林古松老師一起去探過..
清代駁坎遺跡尚留存..在林道的兩邊皆有./.只是我一直忘ㄌ幾K啦..
至於大樹林營盤址與駐在所遺跡...是在林道20K大轉彎處...而不是23K喔..
23K處左下往力里溪底是大漢山雷達站ㄉ取水階梯路...就醬子.

((上河出版的「臺灣高山全覽圖」記載這裡是分叉路口,右側循稜而下可通往「出水坡部落遺址」,甚至可深入到「茶茶牙頓社址」(小矮人遺址),))

出水坡部落遺址在出水坡駐在所北邊附近,,而不是從古裏巴保諾這邊下去.不知您ㄉ參考資料到底是哪兒ㄉ??有點錯ㄉ離譜....你可以看以前的日本地圖..很準..古裏巴保諾臨時駐在所右下..可到的排灣族部落是..lilaw..kusabikiyan...chiachiakatoan..但是所謂ㄉ出水坡部落(排灣族語chokamuhaw).並沒有在那邊..而是在駐在所的北邊..後來被遷村到現在的歷坵附近...所以嚕...在這裡提醒一下...

((出水坡駐在所遺址H713M」,上去看看;在遺址內有一座以大小石塊堆砌而成的高台(長×寬×高 約=2公尺×1公尺×1.5公尺)按上河出版的「臺灣高山全覽圖」,標示此處為【神社遺址】。面向出水坡駐在所遺址右側,有寬大步道(像林道),猜想是通往出水坡部落遺址之路。))

之前greenstar兄已提到..這裡不是神社.真正ㄉ神社是在出水坡駐在所址的西邊...往稜線上走一分鐘就可以看到...另外..若您努力的再往稜線上繼續西爬..爬到最高點..還有大片遺跡在山頂上..這裡是出水坡駐在所的上方分所..大概也沒啥人知道吧..ㄏㄏ,..另外出水坡部落址是在駐在所北方山坡下方...還有喔..出水坡駐在所的東邊..也就是古道的右手邊..也還有另一座神社址..大概更少人知道ㄌ...我以前所探到ㄉ出水坡駐在所就這兩處神社址...說不定別處還有ㄋ...提供給您做參考...

((1325「苖圃駐在所舊址H177M」,路兩側各有水泥破房子,緊靠路邊還有一乾水泥池(長×寬=5公尺 × 10公尺,這裡也就是資料上記載的「姑仔崙駐在所」。苖圃種植白楊樹和尤加利樹,筆直高大的樹,樹皮呈灰白色,就羅列在道路兩旁。))

這裡就錯的更離譜ㄌ,,在您過出水坡山後..一路走古道.. 經過兩個燒炭窯遺址以及岩壁路..崩塌處..會走到一處丁字路口..丁字路口唯一較空曠之處..右邊是廢林道..你一往左彎...沿路走不到十公尺..左邊就是姑子崙駐在所警址..兒右邊往下有不明顯的路..就是姑子崙舊社...這ㄍ姑子崙舊社,.,過去是在對面新化那邊的山上...後來因為故子崙社與西邊ㄉ力裏社,,,共同抗日..後雖然還是被日軍擊破...後來日人將姑子崙社焚毀..把姑子崙社之住民全部遷村到浸水營古道上的這裏..以便於管理..所以這裡才是所謂的姑子崙駐在所與姑子崙舊社...至於被焚毀的老姑子崙..小弟也去過..要從新化村那邊進去啦...

至於你們說的苗圃駐在所舊址...那是清代的"溪底營營盤址"..不是姑子崙舊址..千萬不要搞錯ㄌ..溪底營營盤址在文獻中也算是有名ㄉㄋ..清光緒21年..傳道師陳有成就曾經因為這裡ㄉ排灣族攻擊溪底營營盤址的清兵..營盤內的清兵因為怕被攻擊而不敢開門讓陳有成傳道師等一行人進入....這都是有記載的ㄋ,,,所以千萬別把溪底營清朝ㄉ營盤址遺跡當程式姑子崙駐在所與部落遺跡ㄌ..兩ㄍ差很多..歷史故事差很多..海拔也差很多ㄉㄋ...

文中若有措辭不當之處...敬請見諒...^^...若有任何關於古道ㄉ問題..
可以一起再討論嚕.....
                                                               (14043)

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