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貼][紀錄] 84.04 佳陽舊道勘查(逢甲)

作者: lewislee (鞘) 站內: Records
標題: [紀錄] 84.04 佳陽舊道勘查(逢甲)
時間: Sun Apr 27 17:52:29 2003

本篇轉載自交大資工精華區, 由 forjjlu 收集整理 #


    ===================================================================== <
    mountpig.bbs@aidebbs.edu.tw (山豬) (Mon May  1 09:28:50 1995)

        逢甲萬里登山社於 4/29 4/30二日  由嘉輝領軍,率精英  杰峰,兆宗,源育,思維
        從佳陽過德基水庫抵佳陽沖積扇  越谷安溪上切佳陽防火道  一路探至佳陽山頂
        凱旋而歸   特此祝賀
        若此路線經過開發  那大,小劍及佳陽只要三天二夜即可輕鬆完成


    ===================================================================== <
    johncf.bbs@bbs.ee.nthu.edu.tw. (歡迎山友佮我開講) (Mon May  1 12:03:15 1995)

           在學弟的積極籌劃下, 探勘廢棄 22 年左右的登佳陽山舊路終於
           大致完成. 所謂大致完成是因為登佳陽山成功, 但是幾乎沒有發
           現任何前人的舊路跡, 只有獵人的遺跡. 20多年的荒廢, 造成茅
           草, 箭竹, 新生臺灣鐵杉, 冷杉... 各類動植物大量繁殖, 這是
           相當可喜的.
           很久以前就發現中橫七十幾公里對岸的那塊平台, 當時並沒有特
           別留意其功用. 直到今年三月初在中橫探山意外發現到對岸平台
           的吊橋(也有流籠)後, 就開始計畫如何探勘對岸的山頭. 3/28~
           3/29第一次到達對岸並且溯谷安溪(我原本稱雪關溪), 約在海拔
           2200M 折返. 當天回來後, 學弟認為可能可以溯登佳陽山, 我認
           為應該先將舊登佳陽山的路探出來(臺灣百岳全集提到此一舊路)
           經過期中考後, 4/28 晚上 7:20 一行五人, 四部機車就往中橫
           73.7K (谷安溪站)目標前進. 到對岸平台大甲溪12林班地紮營時
           已經是深夜, 隔天一早四點起床, 五點上路. 沿著護管路前進,
           10 min 到溪谷(最後水源). 接著硬切上防火道, 期間先經過一
           造林平台, 有明顯的造林路跡. 這段花了超過三小時的時間從溪
           谷(H1590M) 到平台(H1680~H1700) 到防火道稜線(H2000M). 可
           以說這段是最難的, 因為除了陡之外, 還要在茅草雜木林藤棘間
           開路. 防火道約 10~15M 寬, 路上有少許茅草, 大部分是長著某
           種蕨類(羊齒植物), 而兩旁大部分是松木林. 可以確定的是防火
           道尚有人整理, 因為還發現割草用的刀片包裝. 最近一次整理大
           概在 83 年底. 這段防火道有一點滿奇怪的, 在H2140M~2170M稜
           線轉折處, 也是最平坦的一段沒有砍伐成防火巷. 出 H2170M 闊
           葉林後, 防火道變陡, 而且羊齒植物茂盛. 防火道約在 H2450M
           結束, 之後的路程令我們大吃一驚. 原本以為會有前人留下的路
           標, 或者路跡之類的, 結果是箭竹茅草各類植物叢生, 舊記錄上
           的雨量計也不間蹤跡. 這一段只好再次砍路鑽路, 比較好的一點
           是此段稜線較明顯, 比起上切溪谷較輕鬆. 不過先前體力已經耗
           掉大半, 而且稜線上針葉闊葉枯木厚厚一曾, 腳踩下去都要陷入
           個幾公分, 走來備覺辛苦. 終於在 H2840 左右紮營, 時間下午
           四點左右. 這是一個獵人住過的地方, 勉強可以搭一頂帳蓬.
           再來是最漂亮, 最有展望的行程...


    ===================================================================== <
    rstsai@phoenix (HMTechica) (Mon May  1 23:04:44 1995)

    恭喜你們  就我的看法 改變岳界的固定慣例並不容易
    因為他們都開車原路來回就好了 只有我們窮學生才不在意這個
    Anyway, GREAT work!


    ===================================================================== <
    johncf.bbs@aidebbs.edu.tw (@!@) (Wed May  3 17:24:55 1995)

    :        ....... 走來備覺辛苦. 終於在 H2840 左右紮營, 時間下午
    :        四點左右. 這是一個獵人住過的地方, 勉強可以搭一頂帳蓬.
             這個營地除了被箭竹鐵杉包圍外, 地上還有獵人留下來的空酒
             瓶. 要留意的是有些空瓶已經破碎並且淺埋於土中. 晚上與隊
             友閒聊一陣後, 於晚上七時許便早早入睡. 終於可以補回失去
             的睡眠. 在露宿袋中向山神道晚安後, 寂靜的森林裡傳來鼾聲

             4/30 一早 4:00 起床, 近五點時輕裝上路. 鑽過箭竹, 稜線
             略向西折, 之後開始攀爬. 開始時還有樹枝可以握住施力, 不
             久稜線透空, 舊記錄上所謂的岩稜, 瘦稜加上危稜就是這了.
             此時曙光乍現, 但遠方美景當前卻不敢多看, 因為身處險境啊!
             到了岩稜平緩處後, 這裡開始有路的感覺. 離開稜線往右下切
             到鞍部. 此鞍部約H3040M, 舊資料曾提及此處可紮營. 但是此
             地較不平坦, 枯木倒木又多, 若真要紮營可能需要整理一番.
             接著沿岩稜旁要上主稜, 接上主稜時為一小鞍部. 此時已經可
             以從樹叢間看到佳陽崩壁. 從這裡開始, 路跡斷斷續續在一到
             兩公尺高的箭竹中出現. 而最刺激的是路就開在崩壁邊緣, 每
             當到了箭竹低矮處或岩稜處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佳陽崩壁壯觀的
             一洩千里. 當然了此時是相機上場的時候了, 一面拍一面要注
             意自己就站在 90 度的岩壁, 時時提醒自己切勿興奮過度掉下
             萬丈深淵! 這些展望奇佳的地點除了可以看峭壁, 北一段外,
             還有長鬃山羊的排遺. 奇怪的是這些山羊專在展望好的地方便
             便. 這一路上箭竹, 鐵杉, 冷杉, 刺柏... 諸多植物中就屬高
             山杜鵑最搶眼了. 此時正值高山杜鵑花期開始, 在冷酷灰暗的
             岩壁上不少粉白的花朵或是粉紅的花朵已經綻放點綴其中. 當
             然還有不少是含苞待放的. 七時許, 邊走邊拍的攝影組終於上
             到佳陽山頂, 見到距離崖邊只有七十公分左右的三角點! 據二
             十年前的資料顯示, 以前三角點距崖邊還有一公尺以上說!
             佳陽山頂不愧是二等三角點山頭, 北一到北三, 干卓萬, 馬博
             秀姑巒, 玉山皆入眼簾. 而距離更近的奇萊, 合歡群, 白狗,
             到雪劍線, 大雪線諸山頭更是清楚! 不過, 這不是我帶 300mm
             鏡頭上山的原因, 我要拍的山頭是斧碗, 帽子, 太木, 唐呂...
             及幽暗的溪谷, 這些極少人要去走的地方!
             無論山頭多美, 總要離別. 8:30 下山頭. 要注意的是方向要抓
             正確. 由於路跡本來就相當不明顯, 抓錯方向等於是下錯稜線.
             重回到岩稜危稜時真正感覺到這一小段的懸空美, 當你直立站在
             瘦稜上時, 前望是對岸中橫及水庫, 下望是墨綠色的森林, 似乎
             就沒有路往下走了. 直立攀爬這一段而下真是要小心翼翼.
             一行人在營地用完午餐, 11:00 開始往回衝. 對上行而言是阻力
             的厚落葉枯木層, 下行時變為緩衝下坡衝力的良好制動. 因此只
             花了不到 50 分的時間就到達防火巷盡頭. 緊接著這次的最後目
             標大失夫山(H1977M), 於一小時左右到達. 在之前的約 H1980M
             平坦處防火道上生長著一棵高大的松木, 其林蔭茂盛是適合紮營
             的地方. 我們從此處新開一個下切溪谷的路, 不過先甘後苦, 約
             十分後各類困難地形如峭壁, 溪谷, 茅草牆一一出現. 只好強繞
             溪谷回到原上切路. 這次又耗掉大半體力.
             終於在下午三點回到溪谷, 這次的探勘幾乎算是結束了. 大伙在
             溪邊梳洗整理一番, 順便煮泡麵牛飲溪水. 最後路程一小時重裝
             回中橫. 此時遙望對岸高聳的佳陽山已經開始罩霧.
             "一天從對岸高山頂下到公路, 哇!好遠啊!" 學弟叫著. 我心中也
             不禁欽佩我們這五個瘋子.

             後記...(再等一下)

 

    ===================================================================== <
    johncf.bbs@aidebbs.edu.tw (@!@) (Thu May  4 16:53:10 1995)

    :          "一天從對岸高山頂下到公路, 哇!好遠啊!" 學弟叫著. 我心中也
    :          不禁欽佩我們這五個瘋子.

               這次探勘的完成要感謝'豆花'正嚮的帶隊, 否則我又要爬黑山了.
               (不周全的制度不予討論)
               還要感謝 kikika 寄來的資料, rstsai 的建議, 及四份舊資料.

               四份資料: 1. 野外47期(62,Jan) 雪劍縱走 -- 張戈
                            成員: 楊南郡, 蔡壽榮, 林亮夫, 劉欽澤, 張戈
                               (以下原住民) 全朝琴, 全茂章, 伍保城
                         2. 野外51期(62,May) 佳陽到劍山 -- 余世傑
                         3. 野外64期(63,Jun) 雪原上的春天 -- 張文溪
                         4. 野外64期(63,Jun) 恨無長劍撥頑雲 -- 鄭國隆
                            這一份算是台大山社老山友的資料, 他們很幸運沒
                            有從雪關山(大失夫山)下到中橫, 因為那時的舊流
                            籠已經被竣工的德基水庫湖水淹沒. 從此之後由雪
                            關山防火巷上佳陽山成為歷史名詞. 直到我們再次突破!

               假如要開發此路線成為傳統路線, 有以下幾處仍有待突破:

               1.從溪谷上切到防火道的路線
    從平台下到溪谷有臺中市體育登山協會的路標及臺中市新象登
                   山隊的路標. 其中體育登山會路標只到溪谷, 而新象登山隊路
                   標到大失夫山. 新象登山隊從大失夫山南邊切上稜線, 與我們
                   這次所走的在大失夫山北邊切上稜線不同. 就地形來看, 新象
                   所走的路應該較緩. 還有造林小徑及接水管的路也都上切溪谷
                   , 只是我們這此沒查明其從何處上切. 據猜測應該可以利用到
                   這些上切路.

               2.防火巷結束後到H2900M
                   防火巷結束之後, 在稜線上可以說完全沒有路跡, 並且多處箭
                   竹茅草密佈. 最好有隊伍用山刀是開出一明顯路徑, 如此可節
                   省定位的時間.

               說到開出明顯路徑, 學弟建議, 請各校山社來壓路, 或者辦個會師
               活動即可. 當然啦! 這是半開玩笑的. 有興趣從此一路線上佳陽山
               者, 歡迎喔! 希望這條路就大專院校山社知道就好.


    --
    ※ 來源:‧淡淡的山岳天 BBS bbs.tkumcc.idv.tw‧ ※
    [FROM: wait.dorm.fju.edu.tw]

 

留言回應